中国初中学历农民如何用鱼竿让碳纤维产业全球领先?

发表时间: 2024-03-14 19:10

2022年珠海航天展览中,我国的歼-20一出场,就引起满堂掌声。

人们都被它所震撼,然而少有人知,歼-20曾一度被人质疑不能量产。

因为构成歼-20的主要材料-碳纤维,长期受到日本美国的技术封锁。它们限制任何人和机构向中国出口碳纤维,想用这样的方式,进一步遏制中国的工业发展。

但它们还是小看了中国人的本事。

其实碳纤维这一技术难题,早早就被我国的陈光威攻克了。

更令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位攻克碳纤维技术壁垒的英雄,并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一个只读过初中的老大爷。

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为何能制造出国之重器呢?他身上又有哪些故事呢?

01:穷苦人家出身,却始终挣扎向上

陈光威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从小父亲离家出走,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两人一起度过了十分艰难的日子。

后来母亲改嫁,他的处境未有丝毫的变化,反而变得更加尴尬。

被村里的人视为外族人,没有钱上学读书,只能早早辍学打工。

据他回忆,小时候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但恰恰是这样并不幸福的童年经历,让他发自内心地渴望能够过上好日子。

于是中学毕业之后,陈光威扛起了一家的重担,也展露出了不俗的生意天赋。

当时他开始搞养猪生意,因为勤勤恳恳、夜以继日的工作,很快就把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村里的养猪大户。

也正是这一工作,给他带来了以后创业的第一桶金。

后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开始发展,陈光威瞅准时机,带领一批农民工进城做建筑。

现如今这个行业已经江河日下,但在当时来看,这还算是新兴产业。因为竞争的人少,所以陈光威带领朋友们很快就接到了大活,几天就赚到了从前一年都赚不到的钱。

正是陈光威之前的良好表现,使他在村民心中颇有威望,被推举为村长,后来他致力于带动全村人民走向富裕,在鲜花掌声中越走越远。

如果故事发展如此,或许陈光威就会成为时代浪潮下,依靠商业暴富的成功人士。

但命运似乎总喜欢给人开玩笑,就在他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时,上级却突然将他调到一家石化科研器材厂。

按理来说,吃上了国家饭,再也不要不用风雨飘摇,这对于农村出身的陈光威来说是一件好事。

可个中辛酸只有他知道。

那时的石化科研器材厂已经摇摇欲坠,看着手底下只有几个工人的工厂,陈光威也曾经陷入过迷茫。

不过,对于始终挣扎向上的人来说,即便身处于绝境,他们也能抓住命运投来的缰绳,继续向前闯荡。

即便当时的厂子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可陈光威还是慧眼独具,他发现厂子生产的玻璃纤维布是生产钓鱼竿的主要原材料。

在当下,一群钓友对于钓鱼如痴如醉,在那个年代里,有更多人投身于钓鱼事业中,因此渔具具有较为广泛的市场前景。

为此,陈光威到处跑跑生意,终于在年末接到了环球渔具的订单,也至此盘活了这个奄奄一息的厂子。

后来他还带领团队研发出了玻璃纤维鱼竿,一举打破了我国鱼竿要依靠进口的现状,还成立了威海鱼竿厂,成为了国内渔业数一数二的大佬。

就当所有人为陈光威的成功而庆贺时,高瞻远瞩的他又一次陷入了思考之中。

虽然他们有了大量的订单,但因为利润低,赚取的金钱十分有限,他很想生产出一种材料,能够把渔具做的更结实,更省钱,让他们的利润翻倍,这时他想到了碳纤维。

陈光威,那么鱼竿不仅会坚硬,而且会很轻,一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可在当时,我国的碳纤维还是主要依靠进口,尤其是美国日本,每一次陈光威请求拿货时,都要受到一番冷嘲热讽,还要看对方的脸色。

忍无可忍的他誓死要搞出属于自己的碳纤维,实现鱼竿生产自由。

于是1988年,陈光威赌上全部资产带领团队投入到碳纤维的研发之中。

当时所有人都劝他深思熟虑,毕竟今天的成绩,对于他一个农村娃来说已经十分不容易,倘若研制不出碳纤维,那么他多年的奋斗就打了水漂,又要回到原点。

可是陈光威虽然生于贫穷,但他志向远大,他不甘于所有的原材料都要依赖于进口,永远仰人鼻息,他希望能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摆脱听之任之的现状。

也许恰恰是秉持着这样高远的结局,陈光威和团队们能够专心致志,倾情投入,经过五年的奋斗之后,他们成功研制出了碳纤维,并用碳纤维制作出了新型鱼竿,一上市就大受好评。

长期受到日本美国碳纤维封锁的我国,当时也急需大量的碳纤维,相关专家找到了陈光威,希望能够参考他的研究成果。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经过专家检验,陈光威生产的碳纤维完全符合我国对于碳纤维的质量标准。

这似乎意味着,日本美国所封锁的碳纤维壁垒终于被陈光威打破了,我们以后再也不必依赖于进口,中国的重工业将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02:投身碳纤维研发,为民族争光

看到陈光威已经生产出了碳纤维,相关的专家提出邀请他一起参与碳纤维量化的工程研究。

虽然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这对于事业蒸蒸日上的陈光威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

因为一旦投入碳纤维的研究,前期必须有相当大的启动资金,这等于是让他多年的奋斗成果再一次清零。

但陈光威还是毅然决然地去做了,哪怕最窘迫的时候公司的账上只有几万块钱,他也从不后悔。

一个农民,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发财致富,也应该回报于国家,这是他当时的想法。

后来的结果也不负他广阔的志向和不断的努力,在他和研究团队的不断钻研之下,我国实现了碳纤维量产,航空、航天、军工等众多领域都因此而向前迈了一大步。

03:每个小人物,都能撬动命运的齿轮

如果是穿越时光,看到小时候饥寒交迫的陈光威,谁也不会想到,他这样一个农民日后能够创造出国之重器,打破了中国长期依赖进口碳纤维的现状。

可他偏偏就做到了。

长期奋斗于碳纤维事业的陈光威,在75岁那年因过度劳累而与世长辞。

回首他这一生,从一个平凡的农民到成功的生意人,到最后成为了我国的栋梁人才,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我国的材料学专家曾经赞叹陈光威: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的人。

他用一生践行了普通人对于祖国的热爱,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陈光威一路走来的经历,最触动人的大概就是,他永远都以集体荣誉为先。

做生意成功之后,不忘带领全村人员致富,宁愿回归一贫如洗的状态,也要为我国创造出国之重器。

这份担当和责任,值得人们肃然起敬。

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把目光落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上,那么他就很可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一个小人物,都能撬动命运的齿轮。

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陈光威一样跟随国家步伐,始终努力向上,一定会实现自身的理想。

你心中的爱国情怀,会成为前进路上的光,为你照亮前路。

参考资料

[1]最华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大爷,如何创造出了国之重器?》20240126

[2]光明网《值得为人所铭记的一道“民族之光”》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