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印泥的传人:一位孤独却坚定的师傅和他的三百年传承

发表时间: 2023-04-27 00:20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1万斤藕梗里抽出100多克藕丝,只能做10盒藕丝印泥;16年来有七八人拜师学艺,仅有一人坚持下来……提起这些,常州龙泉印泥第六代传人、75岁的缪德根颇为感慨。这些年来,龙泉印泥年销售额一直徘徊在几十万元,印社处于亏损状态。他接手印社后,十几年来“搭”进去百万余元。

    △缪德根展示龙泉印泥

    落寞的“文房之宝”,“蜗居”小巷几十年

    常州龙泉印泥,与杭州西泠潜泉印泥、漳州八宝印泥鼎足而立,被称为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但制作龙泉印泥的璟昌印社,几十年来一直“蜗居”在古运河畔的常州篦箕巷。4月22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璟昌印社,缪德根介绍了龙泉印泥的历史。

    △制作龙泉印泥的璟昌印社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秀才刘文高制出了龙泉印泥。乾隆二下江南,在常州籍大学士刘纶的引荐下,“盖章狂人”乾隆试用了龙泉印泥,发现效果极佳,钦定“龙泉朱砂印泥”为御用贡品。自此,常州璟玉堂的龙泉印泥声名鹊起。抗战时期,璟玉堂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第五代传人刘顺昌坚守祖传印泥制作,为让龙泉印泥古法不至失传,1992年,退休后的刘顺昌在常州市文联的帮助下,重操祖业,璟玉堂更名为璟昌印社。

    △廖静文为龙泉印泥题字“国之精粹” 缪德根供图

    龙泉印泥在历代书画界都有一大批拥趸,“傅抱石用章只用龙泉印泥,其女傅益瑶也继承了这一习惯。”缪德根说,1999年,龙泉印泥在北京国际书画博览会展出时,书画大师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找到刘顺昌,特地为龙泉印泥题字“国之精粹”,并称徐悲鸿生前十分喜爱龙泉印泥。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也为刘顺昌题写“中国璟昌印社”牌匾。书法大家沈鹏、刘海粟夫人夏伊乔、齐白石弟子娄师白等名人名家的书画作品,也都钟情于龙泉印泥。2008年、2009年,龙泉印泥以其三百年悠久历史、传统秘方及纯手工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常州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龙泉印泥作为峰会指定印泥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龙泉印泥

    现在在璟昌印社出售的龙泉印泥种类不少,光印泥的颜色就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色和黑色,以“朱磦”和“美丽红”最多。“龙泉印泥在书画界名声很大,但确实也是惨淡经营。”缪德根感叹:“印泥还是太小众了。一块印泥可以用很多年,甚至几十年。而且跟西泠印泥、八宝印泥相比,我们的宣传做得也不多,很多人不知道龙泉印泥。”

    缪德根告诉记者,这些年,龙泉印泥年销售额一直徘徊在几十万元。房租金、生产原料、人工却在涨,璟昌印社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师父和他一直在往里贴钱。“我的职业是中医医生,十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还是返聘到一个中医诊所,每周一三五在印社,二四六诊所坐诊,只是想多赚点钱可以往里面填。师父将龙泉印泥交到我手里,我要守住。”

    “水浸不烂,火烧留痕”,自媒体带火龙泉印泥

    去年八九月份,多位网红博主发布了复刻龙泉印泥的视频, 上亿的浏览量让龙泉印泥迅速“出圈”。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购电话纷至沓来,最多的时候,缪德根一天接了五六十个电话,很多人点名要龙泉藕丝印泥。店里的印泥卖断货,藕丝印泥的订单更是排到了半年后。

    “还是朋友们告诉我,有个大网红承包了一个藕塘,用2000多斤藕梗来抽丝,制作藕丝印泥,把我们龙泉印泥带火了。”缪德根当时还很惊讶,龙泉印泥是刘氏家族代代相传,传内不传外,他是第一个外姓传人。看完网上的视频,他定下心来。“他们只是根据以前一些新闻报道、电视节目中龙泉印泥的宣传来制作印泥。实际上,龙泉印泥制作有很多考究,没有很多年的学习,是做不出真正的龙泉印泥的。”

    △宣纸上的印泥水浸不烂

    记者注意到,在印社的柜台上,两只白瓷浅盘内都浸泡了好多张盖有龙泉印泥的宣纸,不少宣纸已经化成了纸浆,但印章不但没有化开,朱红的颜色还越发亮丽。”缪德根笑着说:“龙泉印泥,厉害在于其做工精细,遇冬不凝固,逢夏不渗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能保证上百年不褪色。”缪德根当场演示了龙泉印泥“火烧留痕”的实验,只见宣纸烧成焦黑,但印泥的纹路依旧清晰可见。

    △缪德根在演示龙泉印泥“火烧留痕”

    缪德根介绍说,制作龙泉印泥选用朱砂、艾草、蓖麻油、麝香、珍珠、藏红花等20多种原料,以中药材为主,对选料及产地极为讲究,朱砂选用佛山朱砂,艾草来自闽南山区,蓖麻油须选山东产……制作工艺全部纯手工。龙泉藕丝印泥,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藕丝印泥是百年前上海金石书画名家徐寒光先生首创,并命名为‘泥皇’,比黄金还昂贵。因为只是徐先生的书房雅玩,外人无缘知其究竟,也就渐渐失传了。我从2008年开始研究,花了三年时间,才将藕丝印泥研制成功。”

    △印社内众人忙着抽藕丝 缪德根供图

    寻找藕丝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缪德根跑遍了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等地,只为寻找最佳荷藕品种,确定最佳抽丝部位与抽取工艺。“去年8月,我们五六个人加班加点,还要找人帮忙,抽了一个多月的藕丝,也才抽出46克。”缪德根说,藕丝抽出后,还需经过去除杂质、阴干、理顺等工序,才能用于制作藕丝印泥。“正常情况下,1万斤藕梗才出100多克藕丝,只能做10盒藕丝印泥。在4000倍显微镜下,我们能清晰看到管状藕丝,其纤细程度是普通蚕丝的十分之一。印油、矿物质粉末、中药材粉末等在千丝万缕的藕丝黏合下有了强大的韧性,盖下的印章也极具立体感。”

    △各种朱砂,最贵的一小袋要2.5万元

    目前,龙泉藕丝印泥在店内的销售价格为每30克在千元左右。“很多网友说,龙泉藕丝印泥比黄金还贵,与日常用品相比,的确比较金贵。但贵有贵的道理。从我们抽取藕丝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用高品质朱砂,一小袋就要2.5万元。”缪德根说。

    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们看了制作藕丝印泥的工序,纷纷点赞并留言表示物有所值。

    非遗技艺坚守不易,耐得住时间和寂寞

    面对市场的“渴求”,缪德根在欣喜的同时也不免担忧,龙泉印泥全手工制作,制作时间长,产品的稀缺让一些人高价倒卖,甚至卖假货,“我们没有在网上开网店,都是印社自营,我们卖一千元的龙泉藕丝印泥,有人五六千在叫卖,很多是假的!”缪德根表示,“市场上龙鱼混杂,我们也没有精力去打假,但真怕那些假货砸了我们三百多年的牌子!”

    为什么不增加人手,扩大生产量?缪德根笑着说,作为小众产品,龙泉印泥的销量也比较固定,每年大约100公斤。而且每一盒龙泉印泥,至少都是6年前就开始制作了。这几年的产量,取决于前几年我们各种生产原料的储备。“如果这两年我们的产量突然增大了,反而是出问题了。”

    △屋顶上晒油 缪德根供图

    缪德根解释说,龙泉印泥从选料到装盒,都饱含了匠心。比如艾绒要在25度的阳光下用链枷反复敲打,在搓衣板上反复搓,手抖再加筛子筛等步骤,才能获得细末状的艾绒。光是这个步骤,就要十几天的时间。藕丝的抽丝在最热的8月完成,第二年才可用来制泥。比如晒油工艺,要春夏秋冬日晒夜露六年,甚至是十年以上。“这样的油,滴在纸上才像一颗珍珠,拉起来就像是万千条金丝线。”

    “做印泥是很苦的,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个。”缪德根说,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的人才能在这一行干长久。“2000年,我的师父刘顺昌到诊所看病,由于志趣相投,我们结下了忘年之交。师傅因年事日高,体弱多病,寻找传承之人的心愿越来越强烈,本想传承子女,子女也学得了一些制作方法,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放弃事业回家学艺也不现实。师傅就圈定了我,一直暗中观察。”7年后,缪德根才正式拜师,成为常州龙泉印泥第六代传人。

    16年来,全国各地找他拜师学艺的陆陆续续也仅有七八个人,真正坚持下来并获得缪德根认可的只有一人。龙泉印泥也终于有了第七代传承人。缪德根对徒弟强调说,“要做就做一流的、上乘的印泥。这块牌子,只能锦上添花,不能搞砸。”

    现代快报+记者 葛小林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