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九曲观兰:山水画卷中的动静之美

发表时间: 2020-09-09 1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

称赞兰州黄河沿线风景:

“都说江南好,黄河之滨也很美嘛,很舒适。”

2000年,

西部大开发开启之年,

兰州人民以智慧和绿色在文明的大爱中,

行动起来,

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

这是格局运转的天机,

从此给黄河以生态滋养,

建起了一条百里长的黄河生态景观长廊。

这是兰州人民,对黄河流经兰州段,

生态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

城市是人民的,

人民的城市自有口碑。

——题记

黄河风情线给了兰州人博大的情怀,已成为兰州最聚人气的休闲空间长廊,成为兰州的城市形象标志。

周末闲暇、节日游玩、夜晚赏景、健身锻炼,兰州人都往河边走,去寻觅着知音、享受自然,去为自己的心灵松绑。

春的繁花、夏的爽朗、秋的金黄、冬的洁白——这四季风景各异的北国风光,在“远上白云间”、“万里飘金带”的黄河映衬下,多姿多彩,令人心旷神怡。品

读勤劳智慧的兰州人民,用超前的理念和辛勤的汗水共同“创作”的这部“精品”,我的思绪在无尽的风情中飞扬!

01 天空分外晴朗,一路望去,初秋的景色,天高云淡,绿树浓荫,山明水净,一切都显得成熟而理智。漫步风情线,更胜似闲庭信步。母亲河正唱着欢歌鼓起劲儿穿城而过;南来北往的客人在滨河路上自由自在地散步;轻捷的小船在母亲河面上划过;塔影河声中的兰州砷林“草圣阁”凌空飞架,高耸云霄;北滨河路上红柱绿瓦,鳞次栉比的金城关文化风情区建筑群巍峨壮观;孩子们在近水广场玩耍,欢快的笑声随着云雀的翅膀直冲云霄。这一切奏响了一曲幸福雄壮、天人合一的生命大合唱。

追忆着在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用血和泪创造历史、传承文明、肩挑手提养育子孙后代的父老乡亲走过的艰难岁月;追溯着兰州这座“黄河九曲通佳气,西域咽喉在此间”的历史名城数千年来沧海桑田的巨变;触摸着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的发展成果,我心中百感交集!

02 星移斗转,光阴似箭,弹指一挥二十年。亲历并见证了兰州二十年大开发的历程,我心中铭记了太多太多的记忆。其中,兰州在跨入新世纪的门槛后,投巨资着力打造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风情线的这一“大手笔”,至今令我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五湖四海的华夏子孙聚集在这里创业发展,兰州的人口已增加到300多万。带状式的历史古城,地域本就不宽广,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城市就愈加显得狭窄。马路不宽、视野不阔、绿化不多。而生活在钢筋水泥组成的“火柴盒”中的市民,多么企盼有一处舒展身心,抚慰心灵的风景啊!

1999年10月,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兰州吹响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嘹亮号角。

2000年,兰州市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已到。而于1995年就已着手修编的《第三版总体规划》审批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认真总结城市规划实施中的经验,反思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和引领未来兰州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第三版规划担负的一项最主要的任务。当时我正好分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便与市规划局的同志们一起,多次讨论,如何在新一版规划中体现新的发展观,如何进一步体现兰州城市特色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

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新的城市规划一定要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两山夹一河”的山水城市特色,形成“一带双珠”的城市风貌。按照“促进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要求,建设“山水兰州、绿色兰州、人文兰州"。首次提出了以黄河四十公里为纽带,将公园活动空间、公共绿带和体现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的景点有序布设,点缀镶嵌在黄河两岸,形成多层次的山、水、城为一体的绿色文化生态系统。包括在黄河市区段再建7座桥梁。

黄河流经兰州城区段40多公里,流经兰州市域长150多公里,这不仅是一项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建设资源,而且是独特的、潜在的旅游观光资源。

2000年,市政府首次把市区四十公里黄河风情线两桥段7.9公里综合整治,列入为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并于当年2月正式向市人大提交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四十公里风情旅游线规划建设和整治管理的议案》,3月15日,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此项《议案》。怀着喜悦、激动甚或几分神圣的心情,我们终于拉开了黄河风情线建设的序幕。

这项规划用十年时间,投资近100亿元的宏大工程,是兰州对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理念的一次飞跃。市政府连年把这项工程列入为民兴办的实事,经过连续多年的整治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以日新月异的建设速度,以一年一个新面貌的神奇变化,终于以其风光秀美、景色宜人、通透疏明、迎山纳水和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标志性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彰显着“河汇百流、九曲不回、创新创业、和谐共进的兰州精神和兰州魅力。

当初命名时,采用了“40公里”这个概念。是因为黄河流经市区段西起“西柳沟”,东到“桑园峡”,流域长度41公里。

2002年,在时任市长张志银的提议下,四十公里黄河风情线改为百里黄河风情线。当时也在考虑黄河风情线向东西延伸,即向西连接黄河三峡,向东连接什川小峡。就是市区段黄河南北两岸线绵延总长也有86.7公里。因此,“百里”不但出自一个发展的数据,更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的命名。

03 忆往昔,我脚下的这条滨河马路,杂草横生、荒芜萧条,潜藏着极大的不安全因素。有媒体戏称其为“野猪林”。看今朝,百里黄河风情线多姿多彩、风情万种。这座没有篱墙的开放性“公园”,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绿色长廊。组成美丽图案的紫红色地砖一路铺过。从西到东南岸,依次有百合公园——黄河母亲——绿色希望——水车园——近水广场——中山铁桥——亲水平台——搏浪园——水车博览园——平沙落雁——体育公园等;北岸有湿地公园——生命之源——寓言故事园——龙源——碑林——文溯阁——皋兰文庙——金城关文化风情区——白塔山公园——黄河音乐喷泉等,近30多个文化气息浓厚的景点点缀其中,相映生辉,独具风格。

在这些景点里,你能品读体会兰州城市的底蕴;在这些景点里,你能扬起情感思悟的风帆。

最能使游人产生敬意和温暖的是黄河母亲雕像。那位侧卧着的秀发飘逸、曲线优美、神态恬静安然的年轻母亲,抚摸怀中憨态可掬的男婴,凝视着黄河波涛和天上的白云,博大的爱震撼心灵。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黄河母亲和在黄河母亲哺育之下幸福成长的华夏子孙。

最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是“龙源”文化景观。主雕塑由高2.4米的八卦台、高12米的底座和高10.20米龙身组成,以一个方门和八根龙柱弧形排列,寓意“龙生九子”,二龙戏珠,和西边的龙图腾长廊及千字龙碑刻等,组成一处高低错落,美丽壮观的龙文化景观。站在黄河边,品味龙文化景观,感受龙文化气息,体会龙文化的源远流长,倍觉荡气回肠。

最能为游人增添情趣和快乐的地方,是亲水平台小游园。这里时常人如海,歌如潮,一年四季歌声不断,众多的戏曲、民歌爱好者每天在这里引吭高歌、自娱自乐,使风情线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最能让游人有历史生活感的地方,是“生命之源”水景雕塑。“说到’生命之源’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是因为这是我酝酿多年的一个创意。在黄河岸边,把甘肃最著名的马家窑文化的典型器具陶罐呈现出来,体现西部黄河流域远古人类生活的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应该是最好的一个题材。还可以就地取材,节省资金把黄河石拣来,做个水塔,顶端放个陶罐,让它流水。我和时任市园林局局长蔡天爵商量,一拍即合。由水池、黄河石筑起的塔型基座和代表马家窑文化的巨型彩陶三部分组成的生命之源,显得古朴厚重,寓意深刻,黄河水从14米高的彩陶灌流出,潺潺跳跃,向世人展现了黄河文化的厚重璀璨,体现兰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命之水的源远流长。

最能让游人惬意和恬静的当属水车博览园。在城市如果还能听到飞鸟啁啾、水车吱吱,那城市人的心便恬静了起来。兰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全长一公里,由6组12架大水车组成的水车博览园,古朴宏大,把兰州作为中国“水车之都”的魅力充分彰显,让人们一下子看到黄河给予我们的无尽恩惠,水车体现了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虽然古老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但昨天的韵律我们今天仍能听见!正如歌谣所唱:“……黄河水车吱呀吱呀地转,转去苦难转来甘甜,转得春色满人间。”水车博览园成了百里风情线宣传兰州的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2005年9月22日 ,兰州·首届中国水车节开幕式暨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水车博览园隆重举行。将古朴宏大的兰州水车与荷兰风车一起展现在世人面前。兰州水车作为“中国水车”特种邮票图案,是兰州题材在邮票天地中荣登国家名片。它对确立并推出兰州为中国“水车之都”的地位和名声,对于做好水车文章,进一步扩大兰州的影响力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兰州水车,让地球人都知道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滔滔黄河东流,羊皮筏子漂过,水车悠然转动,“花儿”两岸飞扬。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兰州人民汗水漫绿的两岸青山,在经过美化和亮化了的灿烂“星辰”中,显得格外妩媚,分外迷人。

04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巍峨、峻拔的南北两山,如同两队伟岸、高大的哨兵,日夜守卫着兰州这座古丝绸之路上崛起的明珠。奔腾不息的亘古黄河,在树木青翠的南北两山保驾护航中,唱着欢歌穿城而过。乐山、乐水、乐情、乐趣,这独特的“塞北江南”风景,是兰州人骄傲的洞天福地。每次信步黄河风情线,我都会品读山水、景点、花草树木……

早晨上班,我总会提早出门漫步在黄河风情线上,犹如多情的少女,望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出神。这读不透的书籍,品不尽的风情,蕴涵其中的博大精深的学问,谁能解读得清!这里沸腾的生活画面,无不描绘着政通人和的兰州之和谐、之惬意、之惠风和畅!

老有所养的老人们,身着鲜艳的运动服,在这里翩翩起舞;上班族在这里伸伸臂、弯弯腰匆匆穿过;中外游客在这里伫立观光、抓拍丽景;花枝招展的小朋友,在这里和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一队队鸟儿展翅翱翔……所有的生命之花在这里尽情绽放、尽情竞自由、尽情呼吸新鲜空气。用心欣赏着这幅画面,幸福在我的心海荡漾!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河上,它乡游人不再惆怅忧叹,而是荡舟黄河,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乐趣。春日的黄河宁静慈祥,风情线苍松挺拔,翠柏欲滴,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景色绮丽,水光旖旎;夏日的黄河激情昂扬、河声激荡,羊皮筏子、游艇来往穿梭,风情线上参天的古杨垂柳不尽依依,两岸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秋日的黄河沉静、稳健,两岸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不胜收;冬天的黄河在沉思、在蓄力,万物不屈不挠、一律向上,对抗着西北风,张扬着生命的壮美与张力。夜晚河风轻抚,华灯璀璨,大桥飞虹,水色映照,引得游人如织。遥望远天远地,眺望高楼大树,欣赏碧草红花,静观“天灯”游人,兰州市区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黄河风情,令人心醉神迷。

面对这世界城市中少有的景观,这中国城市景色中的一绝,你一定会凝神沉思后,凭借着昔日那发黄的历史册页和渐趋遥远的唐诗古韵,对一段历史和一方文化进行追思和凭吊。那“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萧瑟败景;那“风吹黄土飞、遍地沙石滚”的恶劣气候;那“山高穷且陡,水恶声似吼,四月柳条抽,百花无锦绣”的逊色,那“南山自古一棵树”的传说,经过无数代折磨不了、压迫不倒、生命不屈、奋斗不止的兰州人的努力,都被这万紫千红、高楼林立的太平胜景“一笔勾销”!

多少年来,兰州人民“让城市环抱在森林中,让人民生活在花园里”的梦想火焰,一直在胸中熊熊燃烧。从五十多年前背冰上山种树,到上个世纪的1983年掀起种树种草新高潮;从2000年启动南北两山33万亩生态建设工程,到目前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金城兰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与残酷的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建造着美好和谐的家园,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发展生态资源为中心的、人与生态、与自然、与文明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路子。

所有参与黄河风情线建设的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忘我的工作和出色的表现投入到建设中。每周一次的现场调度会硬碰硬、实打实,指挥调度有条不紊,干得好不好现场看,有问题当场解决,同志们的心真齐啊!他们没有八小时工作时限之说,没有节假日。我始终忘不了在风情线最长的园林景点建设现场,每天都能看见时任市园林局局长蔡天爵的忙碌身影;忘不了在水车博览园建设中时任市旅游局局长的范文那坚定的目光;感受着金城关1006户人家仅用40天时间就完成搬迁,支持政府修建金城关的热情和姿态,以及市房管局和拆迁办的同志们昼夜不停组织拆迁安置的信心和力量;感受着在龙源建设中王国文、张国杰、张克复等同志独特的龙文化创新精神;更令人感动的是年近古稀的流萤先生离休后四方奔走,建设兰州碑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拓精神……还有规划、建设、园林、文化、市政等部门众多同志的责任精神。

从一代代拓荒者镶嵌在兰州这块土地上的深深足印中;从每一棵树苗、每一粒种子、每一个生命、每一根小草的张力中,我读懂了执著;读懂了自强不息;读懂了深藏的绿色信念和向上的姿态!我知道,这一切都以生生不息的绿色,昭示着生命的永恒和一种不屈的意志与精神!

05 我曾驻足异国的塞纳河畔,流连国内的黄浦江边,观光珠江两岸,在那里我都会想起兰州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兰州这座山水之城蕴涵的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与包容一切、凝聚智慧、天人合一的胸怀与和谐,是魅力独具的。

在兰州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里,兰州这座城市的文化特征,远比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更突出、更鲜明。其物态的、行为的、心态的文化,黄河、铁桥、白塔、水车、茶园、景观,跳舞、唱歌、健身、演出、游走,在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游人如织,处处是景,成为兰州人家门口的“散步绿色长廊”,是割舍不断的家乡情缘,这是任何一个城市不能比的。

我站在中外游客品评兰州文化的最佳黄河风情线上,读着黄河,读着沧桑,读着碧树红楼画屏中的白塔山和中山桥;读着百里黄河风情线上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读着眼前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洽与互动;读着亘古岁月所积淀的人生内涵……心中感慨万千!

我顿悟,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谁能以超前的眼光、智者的修养去认同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美化自然,谁就懂得“追求环境品质和提高生命质量是生命存在的本质”的真谛!

夜幕下,坐在近水广场纳凉赏景。耳听奔流不息的黄河涛声,眼望飞架南北的黄河铁桥上镶嵌的五道“彩虹”;任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双颊,那该是何等的惬意!

二十年来,在景色最宜人的初秋季节,每年在这里举办的黄河文化旅游节和黄河风情文化周公益演出可谓多姿多彩。数十万市民和进城务工农民一起,聚集在这里,享受免费的文化大餐,滋养饥渴的心灵!京剧、秦腔、舞蹈、音乐会……扮靓人们的生活,唤起众多激情。那一年的夏夜,《黄河大合唱》在黄河边的近水广场奏响。激昂的旋律在空旷的夜空下回荡,音符飘过黄河,枕着两岸的青山入梦……那一夜,我与众多聆听者一样,在美妙的音乐中美梦成真!

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与绿色装扮的南北两山在“动”“静”之间,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精心打造这幅美丽画卷的同时,也在尽情享受着山水之乐。作为一座城市的理想,就是要通过自然美、建筑美、植物美、景观美的打造,来最终创造出天地人和之美。

兰州人的诗意无时无处不在体现,有绿做伴,他们希望周围的一切都更加美好;有黄河哺育,他们更希望孕育生命的黄河永远清澈。

风清气爽,我往前走着,然而,我的心却停留在这山、这水间,放眼望去,观水者情溢于水,登山者意染于山。风情万种的南、北滨河路上的车水马龙及如织的游人一起,构成了我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我继续用心品读着眼前这部厚厚的诗意画卷,加快了步伐……

作者:马琦明

部分图片:冯振升摄